80后的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静默芬芳、智慧大气,但现实总是知易行难:学习写毛笔字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背诵唐诗宋词,最熟的仍旧是开篇的那几首;《大学》、《论语》等经典著作依然是一知半解,从小生活在上海,却对上海的历史文化懵懵懂懂……
2014年,当我了解到上海正举办“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时,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赛了。2015年,我又次第报名参加了“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语言文字大赛”。
这些并不是因为我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希望通过参赛进行充电,鞭策自己去全面地学习、深刻地领悟,使传统文化的精髓、语言文字的精华,能扎根于思想、镌刻于心底、根植于行动。
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为了备赛,我认真研读大赛的推荐书目以及背景知识。在获得正解的同时,我努力做到举一反三,即通过一道题的线索,去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而不拘泥于一个题目的正确答案。比如涉及的诗词名句,我都会将该名句所属的诗词完整地摘抄,了解其背景以及译文,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惜时和惜福。传统文化最绝妙之处就在于能以最简单的语言厘清人生最质朴的道理并且具有示范意义。《弟子规》中“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短短的12个字就告诉了我们时间的珍贵以及如何惜时;“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则将子女要孝敬父母的至理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经典时时都在警醒我时间的宝贵,既要惜时多充实自己,更要惜福珍惜身边人,用行动付出,用真心证明,学以致知、学以致德。
2015年,颇有意义,小有收获。
1月11日,从初赛、复赛中一路过关斩将的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站在了“2014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的决赛赛场。9月13日,我又参加了“2015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语言文字大赛”的决赛。
两项决赛同场竞技的选手都是从全市上万名参赛选手中逐级竞技而出的。因此,竞争异常激烈。我凭着努力以及运气,最终均跻身于百强行列。正可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个国家的文化不会像青铜器,一旦铸就便亘古不变,而是像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滋养着每代人,而每代人又会反哺于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两场赛事都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的现实意义。作为民盟盟员,我也曾向“中国上海”—上海市政府征集意见信箱建言献策,希望能在上海设立百所社区传统文化教育周末学堂,让优秀传统的文化教育能真正深入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已踏上繁忙工作岗位的年轻人。
学习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字知识需要兴趣,但不能靠一时的热情,兴之所至,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与毅力。现在,我每天都坚持学习写毛笔字,不求多,但求坚持,磨练心性;每周都坚持背诵一首诗词,不求多,但求坚持,感悟顿生;每月都坚持阅读一部经典,不求多,但求坚持,从容涵泳。在学习的征途上,任何时候出发都不会晚。
抚今追昔,历史一直自有逻辑,让我们博古通今,博采众长,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所涵养,做一个“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追梦人,正如2015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所言:“你对美好的向往关乎国家的方向”。
学有所依,必无止境。●
(作者单位:市律协公共关系部)
[凯发首页官网登陆的版权声明]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凯发首页官网登陆的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凯发首页官网登陆的版权所有 ©2000-2017